听东北人和你唠唠,地道的正月十五“滚冰节”
身为地道的东北人
大概都知道在北方的正月十五
还有一项流传了几百年的老少皆宜的户外运动
那就是“滚冰”
当晚人们要成群结队走上冰面
不分男女老幼,在冰雪中欢乐翻滚
滚去疾病、留下健康
因此北方的人们也爱把“元宵节”
称为“滚冰节”
那么关于“滚冰节”的习俗
你又知道多少呢?
就来听东北人跟你唠唠
这地道的
正月十五“滚冰节”
每逢正月十五,如果天气晴好、无雪少云,夜空中总有一轮圆月当空悬挂,流露出几多静谧,几多恬淡与冰清。当一盏盏满载着祈愿的红灯,伴随着前来滚冰人群的脚步,缓缓地移向江水冰面时,很快就会让“滚冰节”现场变得喧嚣:
孩子们挣脱大人的束缚,在冰面上自由嬉戏、翻滚;男人、女人,乃至老人,也将热情倾注冰雪,刹那变得十分活跃,他们纷纷在冰面上滚冰,口里还念叨着:“轱辘轱辘冰,腰不酸来腿不疼,身子轻松去百病”;尤其是那些情侣,他们最具蓬勃的激情,相拥着在冰面上翻滚,还在翻滚中互相推搡,嬉笑声、尖叫声响彻云霄,整个冰面上变成欢乐的海洋……
“滚冰节”的由来
在富拉尔基区还有不同的版本。六百多年前,1368-1398(明朝洪武年间),富拉尔基只是个小村落,住着十余户定居下来的达族牧民。由于江边堤岸是一处裸露的红土崖子,水边还都是红如玛瑙一样的五色石,人们便称这里为“呼兰额日格”。“呼兰”达语为红色,“额日格”是崖子即岸的意思,“呼兰额日格”被译为“红岸”。
1903年,在中东铁路建成后,富拉尔基成为“重镇”、“小商埠”,吸引了大批外乡人来到这里,人口迅速增加到一千四百多人,四百多户。后来几经沙俄、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践踏,又加至嫩江、雅鲁河连年水灾,瘟疫盛行。1925年又出现了火灾,国家危难、民不聊生,人们为祈求自身生存和平安富裕,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保佑上。
当时由本地头面人物集合商议后集资,在红岸公园现老榆树处建了一座“关帝庙”。关帝庙建成后,富拉尔基周边地区远近闻名,每逢大年初一、十五,从早到晚赶庙会的人数以千计,车水马龙、川流不息。那时的富拉尔基居民,都在现如今红岸公园方圆一公里左右的范围里居住。正月十五,正是庙会又是灯节,大人小孩都到这里赶庙会,在江边玩一玩;到红土崖上走一走,称为“走鸿运”,到对岸江东拾柴草称为“拾万财”;放鞭放炮,庆祝元宵佳节。
又因北方民族还有个传说,谁能在冰窟窿里洗个澡或在冰面上打个滚,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百病皆无,除少数人在冰窟窿里洗澡,大多数人就在正月十五赶庙会这天到冰面上“打个滚”。“滚冰”意即为“滚病”,祈求去除百病。慢慢发展到现在,“走鸿运、拾万财、祛百病”等正月十五的特色民俗,已成为富拉尔基人民的一项重大民俗活动。
“滚冰节”习俗已传承三百年
“滚冰”,谐音“滚病”,又称“烤百病”、“散百病”。“滚冰节”作为北方人特有的传统佳节习俗,流传久远。据称“滚冰”能滚掉身上的病气、 晦气和灾气,具有崇拜自然、防病祛灾的美好想象。
“正月十五走一走,一年没病精神抖”、“过桥摸冰溜百病”,在三百多年前便有“滚冰节”一说。“先有水师营、后有卜奎城”,满族人聚居的水师营兵和八旗兵,他们冬练三九、夏练三伏,总有冰上活动。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,大家将冰上活动看得更为重要,不论男女老少,都兴高采烈地就近前往嫩江冰面上去滚冰,尤其是一些家庭妇女,她们更希望通过“滚冰”活动来祈愿家庭成员健康、无病无灾。因此当地还流传着滚冰的民谣:“老人滚,孩子滚;男人滚,女人滚;夫妻赛着滚,恋人相拥着互相滚……滚来吉祥、滚来好运,人人企盼身体健康百病消!”
到20世纪50年代,文化娱乐活动变得更加稀少,每年冬季的冰上活动,是大家十分喜爱的一项运动。尤其是在滚冰节期间,大人、孩子在冰上滑冰车、溜冰,嬉戏、玩耍,冰上运动成为大人消闲的去处、成为孩子的乐园。
在这里,
东北人儿也要温馨提醒大家:
去滚冰时,一定要注意身上的保暖,
同时注意冰面活动时的安全,
让这个亲近自然的元宵佳节更绿色、更祥和吧!
好运滚滚来喽!